身著唐裝,手打快板,腦袋跟隨節(jié)奏有規(guī)律地晃動,用中文流利地說著“玲瓏塔、塔玲瓏”……埃及小伙子伊薩姆在開羅市中心的活動室正表演著相聲《繞口令》選段。同學們聚集一旁,一面觀摩,一面舞動手中快板,有模有樣地跟著“相聲老師”伊薩姆練習起來。
從今年11月起,每隔兩周的周五上午9點到12點,“相聲遇上埃及人”培訓班都會在開羅如期舉行。本報記者來到現(xiàn)場采訪時,一群埃及年輕人爭先恐后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,講述他們學相聲的故事。繞口令聲、快板聲、歡笑聲交織在一起,氣氛十分熱烈。
伊薩姆是埃及艾因·夏姆斯大學的大四學生,他曾在北京大學交換學習中文近一年。在中國生活期間,他偶然接觸到相聲后,就對這門藝術(shù)產(chǎn)生了濃厚興趣。他拜師學藝、不懈練習,還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?;氐桨<昂螅c同樣喜歡相聲的朋友侯薩姆一起開設了“相聲遇上埃及人”培訓班,免費為那些對相聲和中文學習感興趣的埃及年輕人做培訓。
“相聲對埃及人的吸引力很大。第一次開課就有40多名同學參加,其中還有一些是不會說中文的同學。盡管水平還有限,但我一定盡我所能,把我知道的全都教給他們。”伊薩姆說,在課堂上,他們既介紹中國相聲發(fā)展歷史等理論知識,也教快板、繞口令等實操內(nèi)容。由于文化差異,段子的笑點在哪里、節(jié)奏如何掌握,解釋起來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。要又快又好地念臺詞、打快板,更需要反復練習。令人欣慰的是,大部分人都堅持了下來。參加培訓班的不少人甚至是從周邊城市趕來。貝尼蘇韋夫大學學生伊薩拉向記者介紹,為了準時上課,他都是提前一晚從貝尼蘇韋夫市乘車來到開羅。來自伊斯梅利亞市的兩名學生則是早上5點就搭大巴趕來,往返需要近6個小時。
“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通過學習相聲,我們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其中的奧妙。”正攻讀中文專業(yè)的女學生拉赫達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著拼音注音。她對記者說:“為了精準發(fā)音、記住臺詞,我每天都在練習。我希望明年能參加‘漢語橋’比賽,在臺上展示新學的這門相聲藝術(shù)。”穆罕默德則自信地表示,他課后只花了幾個小時,就能準確背誦出臺詞。他向記者分享經(jīng)驗:“先理解其中的意思,再背誦起來就不難了!”
“我很享受學習相聲的過程。”培訓班“合伙人”侯薩姆與伊薩姆合作表演時,扮演“捧哏”角色。近年來,他跟著網(wǎng)上視頻自學了不少段子,希望自己學好中文后到中國繼續(xù)拜師學藝,提升水平。“我的‘相聲夢’不僅是自己能學會中文相聲,而且希望能幫助更多埃及人用中文、阿拉伯語去表演相聲,讓更多埃及人了解相聲藝術(shù),讓埃中兩國文化實現(xiàn)更多交流互鑒”。